由于农历春节是乡土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产物,是广大老百姓在辛苦劳作后,慰劳自己,庆祝收获的节日。
支持深远海养殖,开发森林食品。健全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持续防范和整治村霸,依法打击农村宗族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和标准体系建设,聚焦农业生产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拓展服务领域和模式。(十三)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消费监测分析。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严格控制农村集体经营风险。
开展农村道路交通、燃气、消防、渔船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治理攻坚。二、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八)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2023年,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涉农贷款增速大幅提升。
规范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工具,支持乡村振兴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出台全国首个农险大灾预赔付机制,农业保险预付赔款1.12亿元。截至2023年12月末,累计提供风险保障3016.32亿元,支付赔款73.92亿元,同比增长54.41%,保费规模、保障水平稳居全国前列。创新支持粮食安全、种业振兴等重点领域信贷服务模式。
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做到应赔尽赔。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实现三大主粮全国覆盖、大豆有序扩面。
2023年以来,广东保险业坚定落实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遵循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指引、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提标、增品、扩面等工作。坚持将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确保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鼓励投资 完善乡村振兴多元化投入机制 此外,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乡村振兴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产粮大县支持力度。
鼓励地方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记者】梁煜 【来源】南方农村报 编辑郑展能。聚焦我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部署,提供水产养殖保险风险保障215亿元,优化海水网箱风灾指数保险条款,落地全省首单半潜桁架式深海网箱保险,持续聚焦全面乡村振兴,服务广东百千万工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广东(不含深圳,下同)新增备案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产品233个,累计开办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已超400个。
分省分类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强化财政金融协同联动,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开展高标准农田和设施农业建设等涉农领域贷款贴息奖补试点。
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和政府投资基金等作用。作为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21个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持续关注农业保险兜底保障作用,并要求进一步完善乡村振兴多元化投入机制。
该年末涉农贷款余额达2.6万亿元、同比增长21.4%,增速同比提升4.6个百分点。强化对信贷业务以县域为主的金融机构货币政策精准支持,完善大中型银行三农金融服务专业化工作机制,强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支小定位。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有效防范和纠正投资经营中的不当行为当下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和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改革是农村改革的两大重点领域,急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深化和突破。千万工程建设中注重以城乡统筹规划来引领城乡一体化建设,强调把千万工程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龙头工程来抓,极大地提升了千万工程建设水平,也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机制带动县镇村一体化发展。
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智库专家、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顾益康。请问农村改革如何突破深水区,激活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顾益康:农村改革仍是新时代三农发展的最重要的引擎和动力源。
千万工程树立统筹城乡兴三农的新思路,贯彻以工带农、以城带乡的理念,使千万工程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别、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龙头工程。这使浙江千万工程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成功范例。
全国农经理论与三农学科上颇有理论造诣的学术带头人。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和实施千万工程,并形成了五级书记一起抓三农工作,齐心协力推动千万工程实施的工作机制,为千万工程持续高质量推进提供了强大的政治组织保障,这也从体制机制上保证了浙江三农改革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千万工程作为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推动共同富裕的有效经验探索,有哪些方法值得广东推进百千万工程时学习借鉴? 顾益康: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可以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作为百千万工程的总战略,把百县富强、千镇振兴、万村共富、全域和美作为百千万工程的奋斗目标,以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解决广东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在村级层面,要把建设美丽乡村、经营美丽乡村、共享美丽乡村三步并成一步走,在此基础上向富丽乡村迭代升级。深化山海协作为广东百千万工程赋能 南农: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同时,还要深化山海协作,推进山城融合。
在深化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用房和农文旅项目的临时建设用地的改革方面,要在一般农田和山地林地应安排5%作为项目的非农设施建设用地,迫切解决现代设施农业和规模化农业配套农机具存放等非农地需求,以及发展农旅文项目缺乏非农建设用地而难以落地的问题。专家简介 顾益康,广东百千万工程智库专家,曾任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正厅级),现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三农发展组组长,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农经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农经学会会长、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专家和全国展望计划人才工程的教育顾问,中共浙江省委兼职讲师团成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组专家。
农村改革是三农发展最重要的动力源 南农:今年一号文件提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同时,绿色低碳技术、生物技术也要在生产、生活、生态各个方面全面应用,使农业农村现代化有特高的科技含量,成为三技融合的科创共同体,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的科技新动能。
站在千万工程实施20年的关键节点,去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到要以千万工程的经验为引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释放的信号是——深化认识千万工程的伟大意义,全面总结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深刻阐释千万工程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启示,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努力使新时代的千万工程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总引擎。深化活化土地制度,要下决心对城乡二元分割分治的土地管理制度和农地经营制度进行再改革的顶层设计,尽快废除城里人不能到乡村建房买房这种陈旧的法律规定,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的土地管理体制,处理好土地资源保护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让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促进作用,以确权赋权活权系统思维贯穿改革全过程。
为什么一号文件首提千万工程,释放出什么信号? 顾益康:千万工程开启了一场由农村人居环境变革催化带动生态变革、产业变革、社会变革的重大转型,掀起了由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和农民投资建设美丽乡村的大潮,从之江大地到中华大地发生了乡村功能重塑、城乡关系重构、发展方式绿色蝶变,实现了乡村衰落到乡村振兴的伟大转折,开创出一条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圆梦之路。实施推进20多年的千万工程写入一号文件,释放出什么信号? 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智库专家顾益康在接受南方农村报(以下简称南农)记者采访时表示,千万工程是改写当代中国三农历史的伟大工程。【策划】严亮 洪继宇 王伟正 【统筹】苏晓璇 段凤桂 肖婉琦 【记者】袁瀚 【来源】南方农村报 编辑肖婉琦。二是把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作为三农工作的奋斗目标。
千万工程于2003年提出,实施至今超过20年。在深化承包地改革方面,要致力于有利于促进承包地向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集中和有利于小田变大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长期化、股份化方向深化,形成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与生产、供销、信用和社区合作联合服务体系相结合的新型农业双层经营体制,同时鼓励农业转移人口有偿退出土地承包权。
三是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型城乡关系。作为先进经验和方法论,它的价值是什么? 顾益康:历时20周年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其对浙江三农发展乃至中国三农发展作出的历史性重大贡献,其蕴含的理念方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旺盛实践活力,已经成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领。
在县级层面,广东要做强做大县域经济,提升县城承载能力,促进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迭代升级。浙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吒,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要求,把深化千万工程作为全省三农工作主抓手,与时俱进地深化和拓展千万工程的内涵目标,实现了从整治垃圾村到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再到向未来乡村和共富乡村的迭代升级。